今天的主题是“为有源头活水来”,这个水有源头,它是怎么流过来的?我讲的内容实际就是由“二陆”开始之后,上海文脉怎样一路传下来,为什么会传下来。今天的上海是年轻人争相奔赴的地方,是创业的好地方。但是在秦汉时期,江南却是蛮荒之地,是没有文化的地方。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?我从四个方面作一些总结。
我们今天讲上海“襟江带?!?,讲上海的自然禀赋怎么好,实际上都是总结前人对松江的评价,数据最能说明问题。明、清两代在松江府出了457名进士,其中明代有287名,高居诸府之首。进士在当时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,松江府那时候有“十里一鼎甲,三里一进士,里里有举人”的美誉。
松江府缘何会从蛮荒之地变为天下人向往的地方?可用四句话概括。第一,卓越绝异的自然禀赋;第二,因地制宜的经济结构;第三,自强不息的文化追求;第四,拥有大气的开放襟怀。这四句话一是讲资源禀赋,二是讲经济,三是讲文化,四是讲我们上海自由的特征。它们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。
卓越绝异的自然禀赋体现在“江河湖海,四龙环护”?!敖雍!庇谐そ?、吴淞江,有苏州河,还有淀山湖、太湖,最重要还有大海。那么“四龙环护”呢?在人们没有想好怎么治好水的时候就是水患,治好了就是水利。
江南人非常擅长治水,捍海塘一百多里挡住了海潮。捍海塘造好后,华亭县设立,说明这个地方经济起来了,人气起来了。其次是治理太湖。太湖的堤岸是长期治理的,宋代一直治理,从湖州一直到吴江这个地方,堤岸都是后梁建起来的。一个堤岸造起来了,把太湖水驯服了,让它规矩地流向大海?;褂芯褪歉懔艘豢榭檑滋?。第三是江浦合流。明成祖非常重视治理江南水利,他派了夏元吉来。夏元吉是湖南人,非常廉洁也非常务实,找到上海当地懂得水形的人来搞,把江浦合流搞好了。最后一点就是治理黄浦江。由此可见,水不是天然造福人民的,而是人民不断地跟自然进行博弈,让水患变成水利。水患变水利后,江南这块地方由原来人人不愿意来的地方变成大家趋之若鹜的地方,这也是江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。
还要讲两条铁路,沪宁线和沪杭线。如果我们看地图的话,其实你看到从天津到浦口这条线,本身铁路线未必要经过上海。铁路线之所以要经过上海,是因为人们已经重视上海。
上海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的地理位置。唐宋以后,围绕着江南靠海的地方不断有港口造出来,所以从事运输的人就比较充裕。我们一讲到上海人就会讲到盐碱地。盐碱地种庄稼很多是不长的,但是棉花抗碱性强。明朝政府奖励种棉,那时候种一亩棉花的经济收入相当于种三亩粮食,所以松江布是从这里起来的。于是我们看船运、盐、棉、布这四个东西都跟商业有关系,都跟市场有关系,所以上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叫重商传统。上海经济为什么独占鳌头,遥遥领先?就是跟上海这个地方悠久的重商传统有关系。
我们讲因地制宜,背依江南,整个江南最重要的出??谠谡饫?。上海有那么丰厚的文化背景,其他任何港口都不能和上海相比。人们经常讲物华天宝,物华的背后不光是天宝,其实也是人为。
松江府出了那么多进士,必然要传达科学精神。明代徐光启编了《农政全书》,里面提到搞种红薯的实验,搞各种各样的农业实验,背后是强大的科学精神,徐光启代表的是江南的科学精神。明末清初,上海很多科学家都非常重视科学精神。
最后我们讲拥有大气的开放襟怀。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,大家晓得这是海子的诗,面朝大海对上海来讲太重要了,上海在宋代以后就形成对外开放的传统。因为开放,上海才有那么好的发展???、创新、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,开放永远放在第一位,没有开放上海就没有那么多自己的特长,因为有了开放,我们才会发展得这么好。
来源:上海市松江区政府新闻办官方澎湃号,2024-04-25
作者:熊月之,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、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